

土瓜灣益豐大廈一條私人鹹水管漏水,導致旁邊的電錶房短路,4座樓一度停水停電,經過兩晚搶修,A座和C座凌晨恢復供電,惟仍有部分單位電力未穩定曾再停電。益豐大廈位於土瓜灣道237-239A號,距離屯馬綫土瓜灣站D出口約4分鐘步程,於1967年入伙,樓齡約58年,共有4座,提供823伙,單位實用面積介乎242至1,0
美國與歐盟達成貿易協議,市場憧憬中美貿易談判成果,同時泰國和柬埔寨同意立即無條件停火,但市場仍觀望本周議息及大型股份業績,美股三大指數反覆。 道指早段升45點,報44946點;標指升13點,報6401點;納指升94點,報21202點。 多隻重磅科技股本周公布業績 蘋果(AAPL)、微軟(MSFT)、亞馬遜(AMZN)及Meta(META)將於本周公布業績,當中亞馬遜及Meta升1%,蘋果升0.3%
本港機場在一項排名晉身全球第二位,航空資訊機構Aviation A2Z公布2025年全球十大最佳機場,在5,000萬至6,000萬人次客流類別中,香港國際機場僅次於卡塔爾的哈馬德國際機場。 去年客運量增長最大 Aviation A2Z引述機管局數據表示,香港國際機場在截至2025年3月底止的財政年度,全年客運量達5,490萬人次,按年增長21.6%,比截至2024年底的全年5,310萬人次繼續增長
台灣獨派搞「大罷免」投票,欲掃走24名國民黨立委,但完全錯判主流民意,結果輸24比0慘敗。心水清朋友觀察到,各逃亡海外的香港通緝犯中,冇人公開撐今次「惡罷」,唯獨一人,就是羅冠聰,他在投票前夕,在fb發文幫民進黨吶喊谷票,重唱「無數港人失去自由」的舊調,又指台灣「擁有一群願意為捍衛國家對抗強權侵凌的人民」,以為多數人會跟隨賴清德的「抗中」號召,投票同意罷免,但賽果顯示他完全脫離台灣民情,仍活在「2019」,只是自說自話,起不到丁點作用。翻查資料,他早在2017年已赴台與獨派埋堆,故今次力撐賴清德,並不令人意外。 羅冠聰至今仍以為,當年「港人抗爭」幫了蔡英文上台,今次可照辦煮碗,借「香港經驗」去激發台灣人投同意罷免一票。所以他劈頭第一段就說,「我不是台灣人,但知道台灣站在對抗中共的前沿」,而它就是「令無數港人失去自由的元兇」。 他又緊跟賴清德的「抗中」路綫,說台灣爭取國際支持時,最大的困難,是「台灣人民是否能團結一致,對抗中共侵凌」。所以在「反對中共滲透、增強國防能力、提升民間備戰上...如果有政治人物阻攔這些議題推進,絕非台灣之福」。即是說,台灣如要團結「抗中」,就必須清除國民黨立委這些離質和阻礙。 政圈朋友指,羅冠聰至今仍眷戀着當年的「時代革命」思想,以為台灣民眾也會像他和「手足」們那樣,會不顧一切「抗中」,但他不知道,這其實誤判得離譜。今次「大罷免」之所以慘敗,除了因多數人不滿賴清德採用邪惡手段清除對手,再深層的心態,是拒絕民進黨的極端「抗中」路綫,認為由此引發的衝突和動盪,違反了台灣最大利益。他們都不想賴清德玩「死亡遊戲」,把台灣玩死,所以投下「不同意」一票。 他與台灣真實民情脫節,只在自言自語,聽的人沒幾個,能起到的「谷票」作用極之有限。 朋友翻查資料,羅冠聰早與台灣獨派結下淵源,故今次力撐「惡罷」,並不令人意外。他與黄之鋒於2016年4月創立「香港眾志」後不久,兩人就於次年1月去台灣,參加台獨組織「時代力量」舉辦的論壇,與其他講者同台論「獨」。由那時起,兩人與台灣獨派越行越埋,不但經常交流,更接受對方的支援。 到羅冠聰流亡海外後,與獨派連繫更無顧忌,他於2024年8月親身赴台,宣傳其新書《時代推著我們前行》,繼續宣揚台灣應以港為鑑,「因中共在港的事,可能會在台灣複製」。 當時在場的獨派人物、台商曹興誠,正是今次「大罷免」的主要民間搞手。他於「大失敗」後還死雞撐飯蓋,說結果不如預期的主因,是「中共對台灣長期滲透、分化、統戰的程序遠大於想像」,卻半句不提民進黨歪離主流民意,才是真正「死因」。 賴清德這場豪賭慘輸,也顯示「香港牌」對動員台灣民眾已完全失效,羅冠聰發文為「大罷免」吶喊,除了拍拍獨派馬屁,只是擦擦存在感。不過他再次表露獨派本質也是好事,可能連他僅有的一些支持者,也避之則吉。
八間資助大學與教資會簽訂新一份《大學問責協議》,包括要求院校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,列明若大學在管治上或管理撥款上有重大缺失,政府有權調整或收回撥款。 《大學問責協議》列明院校需同意六大策略方針,包括促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,配合國家發展,尤其「科教興國」策略,支持國家五年規劃、大灣區及一帶一路發展等,亦要遵循中央政府對香港未來的建議及指引,響應中央「四個必須」及「四點希望」等。 協議亦列明,若大學在院校管治或管理撥款上有重大缺失、嚴重違反協議內容、違反香港法例等,政府有權收回、暫停撥款。
八間資助大學與教資會簽訂新一份《大學問責協議》,包括要求院校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,列明若大學在管治上或管理撥款上有重大缺失,政府有權調整或收回撥款。 《大學問責協議》列明院校需同意六大策略方針,包括促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,配合國家發展,尤其「科教興國」策略,支持國家五年規劃、大灣區及一帶一路發展等,亦要遵循中央政府對香港未來的建議及指引,響應中央「四個必須」及「四點希望」等。 協議亦列明,若大學在院校管治或管理撥款上有重大缺失、嚴重違反協議內容、違反香港法例等,政府有權收回、暫停撥款。